聚焦实战,赋能教学|田径教研室举办“国家队女子4×100米接力队备战2025年世界接力锦标赛实战经验分享”专题教研活动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训练改革,汲取顶尖赛事备战经验,提升教研室整体竞技体育指导水平,2025年10月21日,田径教研室举办了专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特邀刚刚结束国家队任务的黄淡伟老师,以其亲身经历,作了题为“从起跑到交接:国家队女子4×100米接力队备战2025年世界接力锦标赛实战经验分享”的精彩报告,全体教研室教师踊跃参与,同时,研究生一年级(田径方向)的学生也一同参与本次专题教研活动中。
在分享会中,黄淡伟老师以其在国家接力队担任教练期间的丰富阅历,为与会同仁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短跑最高备战场景的窗口。他摒弃空泛的理论阐述,全程以鲜活的案例、详实的数据和深度的思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国家队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的训练模式。
黄淡伟老师的分享主要围绕三大核心展开:
一、科学化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应用。黄老师指出,国家队的训练已从传统的“经验型”全面转向“数据驱动型”。他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高速摄像、生物力学分析、实时心率监控等科技手段,对运动员的起跑角度、途中跑技术、交接棒瞬间的时空参数进行量化分析与精准优化。他强调,“毫秒必争”在接力项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科技是“抠细节、提效能”的关键支撑。
二、交接棒技术:默契与艺术的极致追求。作为接力项目的灵魂,交接棒技术是黄老师分享的重点。他通过播放珍贵的训练及比赛视频,深入剖析了不同交接棒方式的优劣、适用情境以及队员间默契培养的艰辛过程。从预跑线的精确设定到递棒手型的肌肉记忆,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教练团队与运动员的无数心血。黄老师感慨道:“一个完美的交接棒,是技术、信任与勇气的结晶,是团队精神最直接的体现。”
三、团队文化建设与运动员心理调控。黄老师特别分享了在高压备战环境下,如何塑造积极健康的团队氛围,帮助运动员缓解大赛压力、建立强大自信。他通过生动的实例,讲述了如何将四名个性鲜明的顶尖短跑运动员凝聚成一个“目标一致、行动统一、互相信任”的战斗集体,这段经历引发了在场教师的深深共鸣与思考。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教研室气氛热烈。与会教师就“如何将国家队经验转化应用于高校日常训练”、“青少年运动员接力意识的早期培养”、“高强度训练下的疲劳管理与伤病预防”等实际问题,与黄淡伟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迸发,为大家今后的教学与训练工作提供了诸多崭新的思路。
教研室袁运平主任在总结发言中对黄淡伟老师的无私分享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黄老师的经验不仅是其个人的宝贵财富,更是整个教研室提升专业素养、对接国家战略的“活教材”。本次教研活动成功地将“国家队水准”引入“教研室日常”,实现了优质训练资源的下沉与共享,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田径教学、训练工作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内容务实,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令人受益匪浅。大家将认真消化吸收本次活动的精髓,将其融入今后的教学与训练实践中,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田径后备人才贡献力量。